浸水營古道單車落難記
彪哥 2004.08
2004年8月22日(星期日),我邀集了三位好友:與我同在高雄某大學任教的教授老黃、電腦公司的老闆老陳、與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員老吳(他來高雄作客兩週),從高雄經屏東前往浸水營古道,進行單車一日知性之旅。我們四人均已年過四十,僅想悠閒地到戶外踏青,並享受青翠山林騎乘單車之樂趣。沒想到,此行讓我們吃足苦頭,途中我們將四部單車丟棄於山林之中。在沒有心理準備、沒有電話訊號、沒有飲水補充的情況下,我們於山中渡過一個黑暗的夜晚,方在次日中午於台東縣大武脫離山區。
我經常喜歡於假日開車閒逛,漫無目標,四處看看。有時到了未曾去過的地方,心中總有幾分竊喜,彷彿發現新大陸一般。我手中有本「十萬分之一台灣地圖全集」,開車出門閒逛前,有時也會翻翻地圖,看看何處未曾去過。
今年初,偶然間於地圖發現198號縣道(屏東縣枋寮至台東縣大武,僅頭尾兩端有路,但中間路段為產業道路或林道,無法貫穿)。心想這樣的縣道路況應不致太差,應該去看一看。結果發現,進入山區後,198縣道變成水泥路面的產業道路,路況尚可,而路的盡頭有個軍營,接近軍營處有個「浸水營國家步道」。當時,又驚又喜。驚的是我居然不知有此步道,亦完全未曾聽聞此名稱;喜的是我又找到一處「新大陸」,可以好好研究它。
拜電腦科技之賜,回家後立即上網搜尋「浸水營」。沒想到網路顯示的相關資料不計其數,只怪自己井底之蛙,孤陋寡聞。對於山林愛好者,浸水營古道是一條大家熟知的休閒步道,並不是「新大陸」。198縣道進入山區後,即是所謂的「大漢林道」,盡頭是「大漢山營區」軍營,陳水扁總統亦曾數度造訪。浸水營古道於南迴公路未開通前,是連接西台灣與東台灣的重要幹道,可供馬車行走。浸水營古道前段大部分與大漢林道重疊,浸水營古道後段即所謂「浸水營國家步道」。後段全長約22公里,可通達台東縣大武,一般俗稱「浸水營古道」應專指後段。
網路上關於浸水營古道之遊記不少,大致上說走完全程(後段)需要八至十小時。另外,亦查到網頁說明騎乘單車走完浸水營古道之經歷,約需五、六小時,並附有活動相片。我覺得步行費時太久,因此興起騎單車縱走浸水營古道的念頭,除了欣賞沿途風光外,並可享受騎車樂趣。為了確知,浸水營古道出口處位於台東縣大武的何處,我亦曾於某假日開車前往大武勘查古道出口處(本次落難回來後,才發現當初我勘查的是198縣道出口,而非浸水營古道出口,不過兩處相近,路況類似)。
我邀集了三位好友一起前往尋幽訪勝,並共享單騎樂趣。日期敲定為2004年8月22日(星期日),並計畫於當日晚上由大武搭乘火車回高雄。有個但書,如果天氣不好,則延期。雖然大家應允前往,不過主要裝備單車尚未準備齊全。老黃即將搬家,如果活動延期,他將等到搬家後再採買單車。老吳只前來高雄作客兩週,如果活動延期,他可能來不及參加,自然毋需採買單車。因此他們兩位將等待至活動前一日才去採買單車。
8月19日(星期四)氣象預報恆春半島隔天有豪雨。果然,高雄於8月20日下了一些雨,當然屏東也下了雨。經過商議後,於8月20日傍晚決定取消8月22日古道之行。8月21日上午,高雄晴時多雲,並無下雨跡象。8月21日下午晴空萬里,我約了老陳,開車前往「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處勘查。從入口往前步行約15分鐘,發現古道是碎石林道,路上雖有少數水窪,但不致影響單車行進。只要明日不下雨,古道之行仍可按原計畫進行。心意既決,立刻下山(山上電話不通),於傍晚時分,去電老黃與老吳採買裝備(單車、安全帽、護膝、護肘等)。
8月22日由事先聯絡好的小貨車運送我們四人與四部單車上山。老黃、老陳與老吳先於市區上車,8:10在高雄市九如路交流道接我上車。老吳坐在小貨車前座,我沒看到他的衣著。我看了老黃的衣著,長袖上衣,加上八分褲,褲子與襪子間露出一小段細皮嫩肉,穿著相當休閒。我的行前注意事項說要穿著厚褲與長袖上衣,我問老黃既然穿著長袖上衣,怎麼不著長褲,他笑說八九不離十。我總不能此時叫他回家換褲子吧!的確,八分長褲,加上襪子算一分,也只差一分了。後來,於古道行進間,他發明了另類穿著,他將護膝下拉至小腿,以保護剩餘的一分。老吳下車後,我看到他的衣著,更慘了。他穿著短袖上衣,以及六分褲,當
然也露出了他每日長跑八千公尺所練就的強健腿肌。可能我沒有給予足夠的訊息,他們認為既是休閒單騎,此番裝扮自是綽綽有餘。
小貨車接了我後,走一號省道,於屏鵝公路的戰備跑道轉入前往春日鄉的七佳、力里、歸崇之鄉間道路。然後於歸崇社區旁的小路進入山區(從水底寮附近轉入198縣道,經由新開,亦可進入大漢林道),此段道路坡度較陡。至大漢派出所前,匯入大漢林道(6K處),此後上升坡度不大(於網路上,看過不少人騎單車遊大漢林道)。
大漢林道全長28公里,全程均為雙軌水泥路面。一般小轎車行駛其間並無大礙,會車時,前後稍微退讓一點,均可安然通過。11K處為「舊力里」、23.5K為「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浸水營古道入口),28K為林道盡頭,有「大漢山營區」軍營。通過大漢派出所不遠處,有人在路旁護欄噴漆大字「浸水營古道ß」,以指引遊客。天氣晴朗時,往西望去,山腳下的房舍清晰可見,台灣海峽海岸線明顯畫出一條陸與海的界線。而海中的小島應該就是「小琉球」了。
我們於10:10抵達舊力里,不免俗地拍照留念。力里部落大部分都已經搬遷至山下了,在山下與七佳、歸崇連成一塊,並有一個力里國小。此地的舊力里尚有幾戶人家居住,路旁有一家「商店」,招牌寫著「啤酒、卡拉OK…」。我經過幾次都不見商店開門,今天倒是看見開門了。不過我們尚不需要補充,也就沒前往光顧。
小貨車於10:45載我們抵達「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即所謂「大樹林」。該處為大漢林道沿途最大的停車場,估計可以停放十部小汽車。林務局在該處立了招牌「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並附有簡易地圖,以及簡易說明附近的鳥林生態。除了我們之外,停車場已停有三部小汽車,以及一部機車。我們稍微裹腹,稍事整裝,並噴灑防蚊蟲液,即將上路。上路之前,又看到三部小汽車載來一隊人馬,有老有少,看來準備在此捕捉蝴蝶與野餐。有個小女孩開心地說,這裡有某種花香,聞起來非常舒服。此種花香其實是我們的防蚊蟲液味道,為免誤解,老陳還特地向她說明一
番。
整裝後,11:15帶著愉悅的心情,牽著單車,往浸水營古道開拔。初時是碎石林道,路面雖不平整,但汽車可通行。此段碎石林道大部分為上坡,故我們牽車居多,騎車較少。距離「大樹林」約1.4公里處,左側有個步道,上方有個路牌直指「姑子崙山、浸水營古道」。眾人均不相信直行的寬大林道不是古道,而那小徑才是。我們為探究竟,再繼續直行林道。約莫再過百餘公尺,看到林務局告示牌,才知此林道為該處某林班道路。我們又退回那小徑,走上真正的古道,也走上我們的不歸路。此後再也沒有碰到其他人,一直至次日中午快到大武時,才碰到一位機車騎士。
剛開始走上登山步道時,我心底認為,應該很快就會轉到較寬道路,因為以前古道可以通行馬車,至少有兩公尺寬,目前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可能坍塌。不過實情是,該古道只適合健行,完全不適合騎乘單車。網路上有人說曾騎乘單車,也列出行程。我們由網路上,打探到一位曾單騎越過古道的王先生,並打電話與他聯絡。他說得相當自然,好像騎乘單車是件平常事,不過他也強調,有些地方,可能需要扛單車,甚至於需要繩索牽拉單車。他可能是非常專業的單車高手,也許可以「定桿」、「下階梯」、「過障礙」等「基本」動作。但是,我們只以休閒身份前往,完全無法認同可以在古道騎乘單車。由於認知不同,他的「可以騎乘單車」,確實把我們害慘了!
一個小時後,於12:15到達三叉路,路標明顯,一條通往姑子崙山,另一條續往浸水營古道。如此明顯路標,我們自然不會迷路。此後路況大致相同,沿路緩坡下降。經常,有樹根露出地面,橫跨於古道上。時常,灌木叢或蕨類植物生長茂盛,其枝葉侵佔了古道,而看不道路面(此種情形,老黃與老吳最是擔心,因為樹枝可能割傷衣褲未能覆蓋處。果然於第二日脫離山區後,發現老吳兩隻小腿,拜樹枝或有刺蕨類之賜,傷痕累累。)。有時,可見大樹幹倒臥於路中,需要跨過樹幹,或從樹幹下鑽過。偶而,路基坍塌,古道變成又窄又
陡的險路。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路況未見改善。老吳騎車時,經常不小心碰撞橫倒的樹幹,其中有兩次表演了前空翻。老黃提議:「就此打住,勿再前行,並撤退打道回府」,但沒得到任何回應。如果老黃非常堅持,甚或威脅他要脫隊回家,我們就不會遭受後來的苦難了。
我們一直希望找到一處太陽照射得到的地方,可以坐下來一邊欣賞風景,一邊享用我們的麵包午餐以及老陳準備的美味啤酒。可惜都沒找到。下午兩點多,大家只好站著囫圇吞食一個麵包,權充午餐。
下午三點左右,來到此行第一處需要拉繩索處。此地坡度約七十度,高低差約五公尺。顯然不是一個人可以輕易將單車從高處往低處帶,因此拿出了預備的繩索,以接駁方式,將單車運了下去。我們整體攜帶的飲水不夠多,每人約1500cc至2000cc之間。在看不到「光明」道路之前,大家均相約節省用水,每次休息,都只敢喝半口水。我們已經走了將近四小時,又沒有足夠水源補充,此時的單車接駁感到特別耗費體力,整個人感覺有點虛脫。
經過剛才的單車接駁,再過十分鐘,老黃與老吳覺得他們牽拉單車走路太慢,老黃提議:「老黃、老吳丟棄單車,其餘兩人繼續推拉單車」。此議未獲通過。又過了五十分鐘,我慢慢能體會老黃的提議,並認同他的意見,因此我提議:「全部丟棄單車」。但老陳體力較好,他提議:「全部繼續再推拉三十分鐘,如果路況未見改善,再丟棄單車」。大家採行老陳意見。又過三十分鐘,除了老陳外,我們三人如釋重擔,將單車棄置於路旁(老黃、老吳擁有他們的新腳踏車尚不足24小時)。我們在古道上推拉單車時間總共為五小時又十五分鐘。老陳則不願放棄,他說等他跟不上隊伍時,再行丟棄。此後,老陳一直在隊伍最前面開路,其他人常跟不上。
17:00左右,我們從古道上看到了下方的溪流,那應該也是我們需要經過之處。同時,我們的手機有了訊號,可以打通行動電話。我有點興奮,感覺應該不遠了。我告訴隊友們:「到了溪邊,再過兩小時,就可以走完全程」。(事實上,包含第二天的健行,我們又再走了五個半小時,才到達溪邊。)
過了不久,手機訊號沒了,也聽不到溪流的流水聲。此時,我覺得今日已經無法走完了。老黃問我,天黑之後,怎麼辦。我笑而未答,但心中燃起可能需要於山上過夜之念。老陳體力良好又心急,一直催促大家快步前進。可是他也知道,天黑之前,不可能到達大武。終於,他在我們放棄單車之後的一小時又五十分鐘後,也丟棄了單車。不過,老陳仍希望利用手電筒摸黑前進。18:30經過古道途中最大的「廣場」(事後查證此為「出水坡」遺址),此時天色已昏暗,此處應是我們夜宿最佳場所。由於老陳的趕路心態,大家並未多作停留,而是迅速通過此廣場。
我們共有兩隻手電筒,路徑尚模糊可見,有時也需用手電筒輔助前進。到了七點,天色完全漆黑,完全需要手電筒方得前進。老陳仍認為應該繼續趕路。到了一處約150度轉彎處,該處正好被灌木叢掩蓋,我們未能順路轉彎,而在該處打轉。沒能找到登山路條,我們也不敢貿然前進。經過商議後,既然已經無法於黑夜中前進,就應該找個空曠處過夜。老黃提議:「退回大廣場」,大家同意。
退回走了十分鐘,居然碰到一處高低落差較大,旁邊有繩索輔助前進的險坡。我們知道我們「退回」的路並不是先前走過的路,我們立刻停住,並且決定不再移動,否則一定迷路更嚴重。幸虧有輔助繩索提供我們判斷,否則我們不知道要走多久,才會發現「走錯路」。
我們決定於黑暗山中就地夜宿,等待黎明。該處正好稍寬,有一根橫躺於路中之樹幹,樹幹離地面高度與一般座椅相仿。可以三人同時坐於樹幹上,樹幹兩側各可供兩人席地而坐。老陳帶有打火機,準備於午餐時間點燃蚊香,以驅逐蚊蟲,但蚊香沒點過。此時他鍥而不捨地堅持要點燃營火。雖然地面非常潮濕,能撿拾到的木頭也多潮濕,他真的燃起營火。此後營火由老陳照顧大部分時間,我照顧一小部分時間,並一直持續至天亮。
出發前,我們完全沒有心裡準備,也無任何裝備可以過夜。由於我對騎乘單車的盤算錯誤,使大家有生以來,首次於黑暗的荒野山中過夜。自從下午兩點多進食過一片麵包後,還未再進食,不過大家都太累了,不覺得餓。最難過的是,缺水嚴重。雖然已經休息,卻無水可喝。我尚剩餘400cc的水,其他人也差不多。初時,大家聊聊天,說說笑話,並經常報時,但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後來,調適了漫長時間的概念,反而不覺得時間難熬了。我們最擔心的是下雨,幸好沒下雨。反而透過林中樹梢空隙,可以看到天空不少星星閃閃發亮。如果沒有樹林遮掩,今晚必定是個美好的觀星之夜,可以欣賞滿天星斗。
我們大部分的時候,坐一段時間、站一段時間交錯休息。實在熬不住了,趴在樹幹上、坐在地上、或躺在地上打個小盹,補個眠。估計每人睡眠時間:我10分鐘、老陳1小時、老黃2小時、老吳1小時。
終於熬到了天將明,大家將剩餘的一片麵包充作美味早餐,並「享受了一大口的水」。五點半,天色全明,我們再度啟程。有人提議,走回頭路回到入口處,因為我們已經走過,可以估算脫離山區所需時間。我認為應該繼續前進,因為根據估算,我們已走了一半路,而且下山比較不易迷路。大家採納我的看法。啟程後,首先退回昨夜迷路處。我們發現,該處為150度轉彎,當我們找不到前進路線時,我們不是退回來時路,而是「退回」前進路線。換言之,昨晚夜宿處,是我們的前進路線。因此,我們又折返,走上我們真正的前進路線。
今晨陽光普照,雖然古道樹葉茂密,仍不時有陽光穿透樹梢,給我們幾絲曙光,看起來景緻不錯。不過,經常有蜘蛛結網於路上,開路者需要揮舞樹枝,破除蛛網。六點左右,行動電話又有訊號了。由於昨晚夜宿處,無法通話,大家趕緊給家人通電話報平安(不知道何時又要斷訊!)。
我預估中午可以脫離山區,大家也覺得最晚在晚上以前一定會脫離山區,所以心情輕鬆許多,大家緩步前進。途中,經歷古道最長的急降坡,類似真正爬山的山路,大約30分鐘。(整體來說,古道是相當平滑的緩降坡。)我的飲水只剩200cc了,在無水可飲的情況下,這樣的急降坡,也要耗費許多體力。昨日入山後,休息時間一直由老吳控制。昨日至此急降坡之前,我們大約每一個小時休息一次,每次五至十分鐘。經歷這段急降坡,真的快虛脫了。此後,老吳改採每半小時休息一次的德政。
在半山腰看到溪流時,大家非常高興。有人說,想立刻喝光所有的飲水。我說,必須等到真正站到溪邊,才能確定可以取水,那時才可以大快朵頤,享用飲水,現在仍須忍耐。我的水仍保留150cc。
8:45抵達「姑子崙」廢棄房舍。此後古道平坦,不再需要拉繩索,或鑽過或跨過橫跨於路中之樹幹。沿路常見光滑樹幹的油加利樹,猶如電線桿豎立路旁。過了約十分鐘,看見路旁有座廢棄吊橋的橋墩,橋墩註明是日本大正十五年建造。此座吊橋橋墩,對於後來做出需要渡河的決定分外有用。
9:10終於抵達我們企盼已久的溪邊。有人問說,可不可以喝溪水。我答說,當然可以。否則,我們每個人均嚴重脫水,還能撐下去嗎!每個人立刻狂飲一公升以上,並將保特瓶裝滿溪水。此處是所謂的「苗圃」(已經廢棄,完全看不出是苗圃,這是事後查證的),亦是「姑子倫溪」和「茶茶牙頓溪」交會處(會合後,稱為「大武溪」)。我們所飲用的是「茶茶牙頓溪」的溪水,溪旁有沙地可供露營,約兩頂帳棚大小。我們在此休息了四十分鐘,這也是我們此次古道之行,暢意休息最久的一次(除了昨晚的夜宿)。
休息之後,終該啟程。問題來了,我們找不到指引前進的路條。我們退回原路兩次,也沿溪邊尋找,就是找不到。不過,我們發現溪的對岸,有個告示牌,也好像有步道。之前經過的廢棄吊橋橋墩亦直指應該越過溪流。綜上兩點,我們決定渡河。老陳疑問:「萬一渡河後,仍未找到路,是否應該走回頭路,從我們入山處離開?」。我期期以為不可,走回頭路需要八小時!再度將繩索拿出,輔助大家渡河。溪流最深處約膝蓋高度,水流雖有點湍急,但渡河也非難事。渡河後,立刻發現登山路條。賓果!我們已經得救了!雖然還需走將近兩小時,不過大家心情頓時輕鬆許多。
此後的確坦途,是個休閒散步的地方,騎乘單車也無問題,不過我們已經沒有單車了。道路由坦途逐漸變成產業道路,汽車亦可通行。十二點二十五分,我們終於走出山區,進入柏油路面,抵達「加羅板」部落。此處離大武市區尚有四公里,我們太累了,不想再走路。我們攔了一部卡車載我們至大武市區。
到了大武市區,我們首先找到一家旅社休息兼洗澡。正好隔壁有一家7-11便利商店,大家也採購了換洗內衣褲。洗刷之後,接著於大武「飽餐一頓」。從昨日午餐起至今日早餐,我們每人僅靠三個麵包裹腹,理應飢餓難耐,趕緊狼吞虎嚥一番。可是,我們比平時的午餐更不覺得飢餓,可能我們體內嚴重缺水,對於生理反應有所異常。飯後,我們搭計程車至大武火車站,並搭上15:22莒光號,最後於17:12安抵高雄。也為我們的單車落難之旅劃下句點。
後記:當初發出此次行程通告時,每人預收兩千元。我太太見狀,她說:「收了兩千元,沒坐遊覽車,也沒住宿,真貴!」回來之後,同行的隊友均說,雖沒遊覽車,但也有住宿,並進了旅館!金錢的耗費,不只於此。四部棄之山林的腳踏車總值超過萬元,此外,老陳價值五六千元的眼鏡也掉於山林之中。另外,我們也是個個傷痕累累。我的膝蓋舊疾復發,疼痛不已,後半段路程,幾乎可說是拖著走路。老陳屁股被單車座墊磨破皮,於旅社洗澡碰到香皂時,痛得哇哇叫。老黃腳底長了大水泡,走起路來,痛楚
難挨。老吳外傷最多,兩隻裸露小腿經常與樹枝草叢對抗,為他黝黑強健的小腿又多刻劃了幾痕古道印記。
回家後,我繼續上網搜尋資料,詳加研究。浸水營古道之旅,絕大部分是步行,還有不少隊伍分兩天走完(於山上紮營)。只有一兩篇是騎乘單車。我的隊友們對於騎乘單車在六小時內走完全程,抱持高度懷疑。不過這些騎士均參加了社團或俱樂部,也可能接受過「定桿」、「下階梯」、「過障礙」等基本動作的考核。我的看法是,非常專業的單車高手使用高級的單車是可能比步行較快。我的結論是,浸水營古道只適合健行,完全不適合騎乘單車。如果你未曾通過上述基本動作的考核,千萬別騎單車去。
浸水營古道單車落難實際行程
參與人員: 彪哥、老陳、老黃、老吳
2004年8月22日(週日)
7:45 高雄市區出發(小貨車)
8:10 高雄九如路交流道
9:25 屏東縣春日鄉歸崇山下(進入山區)
10:10 舊力里
10:45 「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處(浸水營古道後段入口,即所謂「大樹林」)小貨車下車,整裝
11:15 「浸水營國家步道」入口處出發(單車)
11:45 轉入登山步道(離大樹林約1.4公里)
12:15 浸水營古道、姑子崙山登山口交叉處
13:30老黃提議:不要再往前走,轉回頭(未得到任何回應)
15:00 第一個拉繩索處
15:10 老黃提議:老黃、老吳丟棄單車,其餘兩人繼續推拉單車(未獲通過)
16:00 彪哥提議:全部丟棄單車。老陳提議:全部繼續再推拉30分鐘。(採行後者)
16:30 彪哥、老黃、老吳丟棄單車。老陳未丟棄,他說等他跟不上隊伍時,再丟棄。(此後,老陳一直在隊伍最前面開路,其他人常跟不上)
17:00 在古道上可以看到下方的溪流,亦可以撥通行動電話。
18:20 老陳丟棄單車
18:30古道途中最大「廣場」(事後查證此為「出水坡」遺址)。
19:00 天色完全漆黑,使用手電筒輔助前進,但找不到前進路線。老黃提議:退回去大廣場(大家同意)
19:10 第二處拉繩索處(此時,我們知道這不是剛才走過的來路)。大家同意:如果再繼續移動,一定迷路更嚴重。
19:10~5:30 就地夜宿,等待黎明。老陳點燃營火,並持續至天亮。
2004年8月23日(週一)
5:30 天色全明,啟程。退回昨晚迷路處。
5:40 回到迷路處(該處有約150度轉彎)。推敲後,發現昨晚夜宿處是真正的前進路線。
5:50再度回到夜宿處
8:45 「姑子崙」廢棄房舍(此後相當平坦,已無橫跨於路中之樹幹。沿路常見光滑樹幹的油加利樹)
8:55 廢棄吊橋橋墩(日本大正十五年建造)
9:10 苗圃(已經廢棄,完全看不出是苗圃)。此處為「姑子倫溪」和「茶茶牙頓溪」交會處(會合後,稱為「大武溪」)。前進路線面對的是「茶茶牙頓溪」,溪旁有沙地可供露營,約兩頂帳棚。休息,大量飲用溪水,並保特瓶裝滿溪水。
9:50 啟程。但找不到前進路線,也看不到指引方向的登山路條(退回先前一處大轉彎處,共重複退回兩次)。推敲後,大家同意渡河(最深處約膝蓋高度)。
10:40 渡河(茶茶牙頓溪)成功,並發現登山路條。此後一路坦途,可以騎單車。
12:25 脫離浸水營古道,進入柏油路面,抵達「加羅板」部落。
12:35 搭車(卡車)
12:50 卡車下車。旅社休息、洗澡。
14:00 午餐
15:22 大武火車站搭火車
17:12 高雄火車站下車
參考網頁:
http://www.cdps.ptc.edu.tw/oldroad/
http://w3o.ptpolice.gov.tw/html/tourism/tourism_5.htm
http://www.sinobooks.com.tw/school/geography/picnic/index0304.html
浸水營古道遊記(步行 12 小時, 26km):
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11301.htm
http://e-info.org.tw/column/crawler/2003/cr03081401.htm
活動行程範例:
http://www.3838204.idv.tw/forton/0413.htm
單車穿越:
http://home.kimo.com.tw/hsinyu53/bike02.htm#a7
自2004年10月7日起, 您是第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