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之旅--大陸行
刊登於「西彎應數」第三期 1994年10月
楊昌彪(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
去年( 1993 )十月間,隻身到中國大陸北京參加一項電腦的國際會議,同時亦順便暢遊幾個大城市:上海、北京、天津、瀋陽、撫順、哈爾濱(前四個依序為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四個城市)。在北京期間,從臺灣各大學前去開會的教授不少,因此出遊時總是成群結隊。除了北京以外,在其他城市旅遊均是我一個人單獨行動。因此,我認為我比一般旅行團的觀光客多看到了一些事,也多體會一些事情。大陸綺麗的風光,或從旅遊書籍,或從親友口中,可以得知甚詳,故本文不擬介紹風光,而擬介紹我親身體驗到的民情。
我這次的行程是搭飛機經由香港飛抵上海,停留兩天,由上海搭飛機至北京,停留數天,之後,搭火車前往東北,再由東北坐火車至天津、北京,最後由北京搭飛機返回臺灣。雖然是到中國人的地方去,但大陸使用簡體字,閱讀文字仍有不便。為了學習簡體字,在飛機上我猛讀大陸的報紙。在上海「虹橋機場」下飛機時,通用的「中國字」,我均已認得。
1994 年 1 月 1 日,中國大陸取消了外匯券的使用。 在那天之前,非「中國人民」,在法理上均應使用外匯券,亦即需要看身分證或護照的地方,例如住旅館、買飛機票、買高級火車票等,必須使用外匯券;不用身分證的場合,例如吃飯、買衣服、買藥品等,就可以用「中國」的貨幣──人民幣。 在 1993 年 10 月間,外匯券 1 元約等於人民幣 1.5 元,人民幣 1 元約等於新臺幣 3.3 元。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唯一在同一個國度裡,有兩種官方貨幣(外匯券及人民幣)通行的地方,這造成外來觀光客莫大的困擾,因為口袋裡需隨時備有兩種貨幣。此外,銀行並不兌換
人民幣給外國人(包括臺胞),故外國人只能向黑市兌換。
到上海之前,我尚未訂旅館。在上海「虹橋機場」下飛機後,立即就有許多計程車司機及私家司機向我包圍,這當然是常態。我自認為旅遊經驗豐富,理應不會吃虧上當。有一位私家車司機向我介紹一家旅館,還不錯,價格也還不致於太貴(美金 50元),而且事先講好車資為人民幣 20 元。但是我仍認為那位司機除了車資之外,必定另有所圖。是不是想賺旅館介紹佣金?介紹我去購物或娛樂場所?或推薦我包他的車子做個一日遊?他載我看了幾家旅館之後,總算住下來了。我也終於知道他的企圖,他希望用人民幣與我換美金,但我在香港啟德機場已換了一些人民幣,
實在不需多換, 最後只得和他換100 美金,並且補貼他車資至 50 元。這是我在中國大陸第一樁被敲竹槓之事,也是我第一次品嚐「呆胞」的滋味(大陸人民視臺胞為有錢的凱子,因「臺」、「呆」音近,故名「呆胞」)。
或許有人會問道:「黑市人民幣在何處買賣?」由於中國大陸兩套貨幣的政策,而且外國人不得向銀行換人民幣,因此在大陸從事美金與人民幣買賣的人相當多。外國人常住的高級旅館或是外國人常去的名勝,其附近必定有不少人從事人民幣買賣。但是兌換錢幣,必須謹慎為之,免得吃虧上當。兌換人民幣通常以一百美金為單位,在你付出一百美金給對方時,必須先讓他看清楚,並大聲告訴他:「這是一百美金」,他答應而且承認它是一百美金後,才可將美金交到他手上。為何必須這麼費事?因為美金交到他手上後,他可以變個魔術,然後再告訴你,你拿給他的只是十
美金,而真正的一百美金當然老早就傳給其同夥。這時你會平白無故損失九十美金,想爭辯亦查無實據。這種事並非空穴來風,這次從臺灣前去大陸開會的教授至少有兩人被這種陷井各坑敲九十美金。
「呆胞」的意義並不只是臺胞的錢財容易被大陸人民詐騙到手,甚至於大陸政府也是明目張膽公開地榨取所有外國人(包括臺胞)的錢財。只要是稍微正式場合的消費,如飛機票、博物館門票、火車票、住宿費等,外國人均須使用外匯券,中國人民使用人民幣,其間相差大約百分之五十,而有時其定價又不同,其間差距更多。例如,中國人民坐飛機從上海至北京需 500 元人民幣, 我則需 1200 元人民幣。大陸的大城市都相當熱鬧,尤其當你走進百貨公司之後,你會發現逛街購物的人潮與臺灣相當,其穿著打扮相當時髦,百貨公司內部陳列整齊,貨品看起來也相當高貴
,使你很難分辨到底是身處大陸或是臺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仍有一些可以分辨。清代大臣李鴻章的吐痰功夫仍很紮實的流傳下來,百貨公司仍常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亂丟垃圾。其實百貨公司已是大陸最潔淨的場所,若是馬路邊或是火車站,則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乃司空見慣之事且早已是他們的習慣,馬路邊還經常可看到「維護環境衛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的告示牌。兩地的百貨公司尚有一點不同,在臺灣的百貨公司買東西,通常可以得到品質保證,在大陸則沒有保證。我在大陸的百貨公司買了兩包已包好的茶葉,回到臺灣拆開飲用後,發現每包茶葉將近有半包是茶葉
殘渣。
大陸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普遍不好,甚至於根本沒有服務概念。火車站通常設有一個「問事處」,相當於臺灣的服務臺,但功能卻相差許多。問事處只開一個十公分見方的小窗口,除非你正好站在窗口向裡面望,否則你看不到裡面的情形。欲問事者對著前面的麥克風大聲吼叫,答事者亦透過麥克風告訴你答案。欲問事者非常多,沒有人排隊,大家在窗口擠成一團。你問事之後,除非你孔武有力,否則老早就被擠到旁邊,沒有再問的機會。而問事只問一次通常不會得到滿意的答案。像我這麼斯文的人,想擠到窗口去問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大陸買火車票也是一大學問,一列快車上,通常有四個等級的車廂:硬座、軟座、硬臥、軟臥。前兩者不必出示身分證或護照即可購票。欲購買軟臥票則需由政府部門出示公文,才可購得,通常縣市政府一級主管或副教授以上才有資格購買,當然所有使用外匯券的外國人(包含臺胞)均可購買。購票時先在一個窗口登記,再到另一個窗口付款取票,由於你想購買的車票可能已售完,因此在排隊購票前最好買火車時刻表,先做功課,將所有可能要買票的火車車次依序記下來(不是將時間記下來),才能去跟登記人員「商談」,因為他會問你某車次是否可以,例如,「 21
8 」次。 如果買不到最高級的軟臥票,可以在車站內找黃牛買其他等級車票。如果連黃牛票都賣光了, 你可以嚐試手持一塊紙牌,上面寫類似「我要到上海,28 日晚」的標語,在車站大廳及站前廣場到處巡視,說不定會碰到欲退票者(當然機率很小)。
大陸大部份的人沒有排隊買票的習慣,即使形式上有排隊的樣子,靠近賣票窗口處仍有許多人插隊,爭先恐後亂成一團。有一回我在北京買地下鐵車票,我跟著一些較守規矩的人排隊,然後連擠帶撞,好不容易捱到賣票窗口,卻仍無法順利買到票。因為賣票窗口約十公分見方,正好可以伸入三隻手,當「一隻手」買到票離開時,若你不能即時推入你的手,你永遠只是排在窗口的第一位,卻買不到票。有一回去參觀紫禁城,發現居然必須排隊買票,著實讓我大吃一驚,我環視左右,公安不少,我猜這可能是排隊的原因。
大陸經濟落後,人民貧窮,是大家皆知之事,例如一位大學教授月薪約四、五百元人民幣,一般工人月薪約三、四百元人民幣。北京公車票價一至三角不等,短程的是一角。有一回我搭北京公車,有一位老太婆將九張一分錢的紙鈔包成一團,權充一角,交給車掌小姐。車掌小姐認真地將紙鈔團拆開細數其張數,發現只有九分錢,便大罵特罵老太婆。老太婆似乎也知道她只付九分錢,便沮喪地再交出一分錢。我想那位老太婆只是想趁機賺取一分錢罷了。
儘管大陸人民生活水準低落,但住宿旅館卻相當昂貴,其價錢不下於臺灣。北京夠門面的旅館,每晚要價一百美金以上。一百美金折合八百人民幣,又等於八萬分。上述的老太婆若每天坐公車來回一趟可賺取兩分,一百年之後,可賺得七萬三千分,還是無法在豪華旅館住一夜。如果你不太有錢,可以住較便宜的旅館。但是太便宜的旅館,不給外國人住,只供大陸人民住宿。不過你仍可到瀋陽火車站一試,車站內提供床舖,每床每晚人民幣 4 元。
大陸人民貧窮還不是最嚴重的,更嚴重的是貧富太過懸殊,例如北京計程車上車十元,北京城至北京「首都機場」車資六、七十元,包租一部九人座小巴士一天需五百元。計程車司機一、兩天工資可抵得上一般人一個月工資。因此豪華飯店提供的豪華酒席,每桌人民幣一千、二千、五千至一萬不等,仍然可以賣掉。
大陸人口眾多,尤其是大城市,見了之後,會讓臺灣人民有小巫見大巫之感。上海火車站比臺北火車站大很多,尤其是人潮絕非臺北車站所能比擬。我初到上海火車站時,我斷言:「這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當我到北京火車站後,我發現我當初的判斷錯誤,我說:「這裡才是人口密度最高之處」。
大陸人口眾多,人民貧窮,各種意想不到之事均可能發生。有了這層體認,今年三月底,浙江千島湖慘案的發生也就不足為奇。此外,今年四月底,華航 A300 型飛機在日本摔死二百餘人,而我也是坐華航此型飛機到香港轉機的。做了這一次危險之旅後,我慶幸我仍活著回到臺灣。
自2005年2月7日起, 您是第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