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泳渡日月潭
彪哥 2006.10
自從學生時代就喜好游泳,近年游泳次數雖不多,我仍是游泳愛好者。三年前,我就計畫參加日月潭泳渡活動,終於今年10月1日完成橫渡日月潭的心願。橫渡的地點,從朝霧碼頭到德化社,全長三千三百公尺。今年共有約二萬二千人參加,打破往年紀錄。
三年前,偶然間得知日月潭橫渡活動訊息(之前每年都有,但卻未曾留意),心想既然愛好游泳,何不自我挑戰,嘗試一下。無奈報名日期已過,只好等待來年。
兩年前,我得知此活動訊息,但一時疏忽,並未詳閱報名辦法。一直蹉跎至報名截止前一週,仔細閱讀報名辦法,方才知道,一個人不能報名,必須有五人以上團體才行。我周遭的朋友能游日月潭,並有意願者,並不多。一時之間,我去哪裡找到其他四位同好組成一團呢?再度無奈,只能放棄。
去年,報名辦法公告後,我立刻作業。但是難度增加了,必須十人以上團體才能報名。我努力組團,到處招兵買馬,終於組成十人團體。但又有一個難題,報名表上必須有單位蓋章,證明游泳能力。經我與學校體育老師商談,他們也不敢直接蓋章,何況還有一部份人員不是本校成員。體育老師說,最好的方式是大家集合到游泳池,試游一千公尺,如果通過了,他們就可以蓋章。我也覺得這是個合理的驗證方法。在為本團成員努力取得「游泳認證」的同時,參與者之一的陳志英與「高雄縣成人游泳協會」有所接觸,他們也組織了一百餘人的游泳團欲參加此活動。但他們報名、租賃遊覽車作業均已完成。最後,他們願意讓我們「掛名」,當成是他們的成員。不過,交通工具與行程掌握由我們十人團自行負責。我也去租了二十人座中巴(
本團平均每人有兩個座位!),並預付定金。
本來一切「籌備」事宜已經就緒,只剩等待與行前自我練習。去年原計畫9月11日舉行日月潭泳渡活動,但活動前夕,卡努颱風來襲,主辦單位於9月9日上午宣布該活動延期至10月2日。不幸的事情再度發生,另一個龍王颱風侵台,主辦單位又於9月30日下午宣布取消該活動。真是無語問蒼天!我企盼了許久的日月潭泳渡活動泡湯了,況且我又花了那麼多心力,好不容易組了一個十人團!
今年,我再接再厲。既然去年拉了高縣泳協的線,今年就直接向他們報名,費用相當便宜,也容易許多。今年舉辦的日期是10月1日,與我同行的好友有陳志英與徐能彬。去年雖因颱風取消泳渡,但行前我仍加緊練習。可能練習過烈,以致左膝受傷,足足痛了兩個多月才好。有去年的前車之鑑,今年不敢奮力練習。今年年初以來,至泳渡前,我只下水游過四次,也從未游過三千公尺。別人可能盡量於泳渡時,讓體能到達最高峰。我則為了保持身體沒有病痛,泳渡前兩週,就沒再下水了。
10月1日凌晨4:45我於高雄市九如交流道,搭陳志英的汽車前往鳳山體育場集合。集合時間為 5:20,不過我們抵達集合地點尚未五點。這次高縣泳協總共出動了四部遊覽車,但是狀況連連,整天的行程並不順遂。在集合地點等人,又到豆漿店取早點,耗費不少時間。遊覽車再度駛回高雄市九如交流道,準備進入高速公路時,已是6:05。這等於我從4:45至此都是白費功夫,大約80分鐘。
遊覽車進入國三,在東山服務區休息。二號車乘客首先發難,說二號車後半部都是油煙味,氣味難以忍受,他們要求換車。從竹山下了高速公路,不久進入台21線,漸漸爬高(日月潭海拔748公尺),四部遊覽車都是氣喘如牛。原來這些遊覽車平日都是在市區做為學校的交通車,對於「遠足爬山」力不從心。我所坐的三號車,行至半山腰,乾脆冒煙罷工,完全動彈不得。雖然旅行社聞訊已經在調派車輛,但時間一分一秒逝去,完全緩不濟急。如果我們全部下車,步行至日月潭,可能尚需一小時以上,屆時恐怕早已超過主辦單位下水的最後時限上午11時。當我們一群人在路邊徬徨無助時,幸好主辦單位有輛接駁遊覽車(空車)正好路過,免費載送我們一程。
我們終於10:20在朝霧碼頭下水了。由於上午七點就有泳者陸續下水,我們下水時,已是末段班,所以下水處並不擁擠。下水前,主辦單位分發給每位泳者一頂黃色矽膠泳帽。主辦單位也規定每人均需攜帶救生設備才可下水,大部分背著魚雷浮標下水。主辦單位另外也規定,不可穿著蛙鞋下水,不過仍有部份泳者穿著蛙鞋,並未遭到阻攔。下水後,發現潭面到處都是泳者,每人都背了大小相同、顏色相仿的魚雷浮標,頭戴黃色矽膠泳帽,想在潭中分辨誰是誰,困難重重。所以下水不久,就與友人失去聯繫,只能孤軍奮戰。
從下水起點朝霧碼頭至終點站德化社,全程3300公尺,泳道寬度約一百公尺,在兩側邊線上共設有46個急救站,換言之,急救站間隔大約150公尺。急救站提供餅乾與礦泉水,泳者飢餓或口渴時,可於急救站暫停一下,免費享用主辦單位提供的服務。在遊覽車上,有位前輩告訴我們,在泳程一半之後的急救站才有礦泉水。下水後,唯一的目標是游泳前進,根本無暇顧及何處是一半泳程。以前在游泳池,大約連續游了五百公尺,即感口乾舌燥。本次下水不久後,亦感口渴,但不知何處是泳程一半有礦泉水,也就繼續游著。等我聽到有人在急救站上喊著,已經到了一半,我卻覺得已經可以忍受口渴。因此,我半途都無休息,穩定前進,直衝目的地。
我共花了95分鐘游完全程。游完上岸時,自覺自己是個英雄,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連續游泳 3300公尺,也是第一次參加戶外長泳。岸上有許多人看著,不過他們好像對我的上岸無動於衷。後來,我想通了,他們大部分是游泳高手,這不是他們第一次長泳,無需特別興奮。
完成本次橫渡日月潭後,我覺得比想像中容易許多。沒下水前,一再提醒自己,要保持體力,以游完全程為首要目標,快慢則無所謂。因此,我的結論是,在游泳池能連續游一千公尺者,都有能力完成橫渡長泳。而成功的因素,端看個人的決心。
我個人泳渡日月潭的心得如下:
(1) 平時在游泳池,都是連續游一千公尺。只有一次,測驗自己能耐,連續游二千公尺。本次泳渡日月潭,連續游三千三百公尺,是我今生首次。游完上岸後,感覺比想像中容易,兩位同行友人亦有同感。
(2) 如果沒有親友團在德化社上岸處接應,最好自己準備輕便衣物(含輕便脫鞋),綁在魚雷浮標上。活動相片或影片好像都沒看到有人綁衣物在浮標上,那是因為下水後,衣物包包較重,都翻入水面下。我的衣物用了好幾層塑膠袋密封,然後最外層為洗衣機的洗衣袋,不怕浸水的東西,如脫鞋或眼鏡,可放在最外層。請記得,游泳上岸後,還需要用餐與等人,能再度坐上遊覽車,已是一、二小時之後了。
(3) 潭面到處都是泳者,每人都背了大小相同、顏色相仿的魚雷浮標,頭戴著由主辦單位統一發放的黃色矽膠泳帽,想在潭中與自己的伙伴保持聯繫,實在不易。有人在頭上,或浮標上,綁了氣球,作為辨識標誌,不失為好方法。不過如果人人都有氣球,又會失焦。
(4) 水道寬度約一百公尺,若在水道中間地帶游泳,只能對準兩旁遠處的急救站紅十字旗之中間,容易產生誤差。亦即方向不易對準,可能蛇行。而且中間地帶,潭面人多,若想超車,比較麻煩。沿著邊界游,一來泳者較少,二來可以對準遠處單邊的急救站紅十字旗,容易抓準方向。
(5) 連續游了3300公尺,在水裡泡了九十餘分鐘,習慣了水中浮力,初上岸時,竟覺得頭重腳輕,一陣昏炫。不過,走個幾步後,即可恢復平日在地球上的感覺。(終於瞭解太空人返回地球後,需花一段時間,適應地球的地心引力。)
(6) 同車的泳者大約有一半穿著水母裝下水,他們說,水母裝可以防寒。我心想,我應可忍受寒冷,有無水母裝對我影響不大。據說當天水溫約25度,也蠻適合游泳的溫度。泳畢回家後,才發現除了泳褲遮蓋處,背部全部被太陽曬得紅通通的一片。經過了兩三天,被曬的皮膚仍覺得刺痛。所以水母裝另一個大好處是防曬。即使沒有水母裝,穿著緊身衣服下水,也可以防曬,否則就抹一瓶防曬油,但不能只抹臉部、手臂、及頸部,所有背部均需塗抹,包含小腿背面。
自2006年11月1日起, 您是第位訪客